top of page

Search Results

以空白搜尋找到 72 個結果

  • 乒乓球切球

    前言 ‘‘切球’’是乒乓球技術中重要的技術之一,也是乒乓球技術入門建立旋轉概念,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切球屬於下旋球技術,下旋球顧名思義,透過拍面擊球在球的中下部、下中部位,在擊球瞬間出力摩擦製造旋轉而成,切球技術亦是初學者在還未有能力拉下旋球(將下旋以攻擊方式回擊)前,較為容易學習破解下旋球的方式,因此,切球技術方可說是乒乓球入門技術中別具特殊意義的技術。 以下分別介紹 ‘‘反手切球’’ 與 ‘‘正手切球’’ 兩個動作技術: 反手切球的動作要點 以下將動作環節分為四個部分說明,說明部分以右手 持拍者為例,左手持拍者動作剛好相反 。 (1) 預備動作:兩腳平行開立,比肩稍寬,可參考打乒乓球的預備姿勢篇 。 (2) 引拍動作:手臂自然彎曲,並作外旋使拍面後仰,手腕向小拇指方向彎曲,手背朝上,身體重心要隨腳部上前離球距離近一些,才能將動作力量完整、平穩的送出去。 (3) 揮拍擊球:當來球彈起,擊球時前臂動作向桌面延伸,擊球中下部至下中部位(如下圖擊球部位示意圖),擊球瞬間出力向下摩擦製造旋轉。 擊球部位示意圖 (4) 還原動作,回預備姿勢動作。 ———————————————— 正手切球的動作要點 以下將動作環節分為四個部分說明,說明部分以右手 持拍者為例,左手持拍者動作剛好相反 。 (1) 預備動作:兩腳平行開立,比肩稍寬,可參考打乒乓球的預備姿勢篇 。 (2) 引拍動作:手肘彎曲約成L字型,置於檯面上方,雙眼注視來球,拍面微上仰45度,向右後上方引拍(微引拍距離),身體重心要隨腳部上前,略靠球右側,離球距離近一些,才能將動作力量完整、平穩的送出去。 (3) 揮拍擊球:當來球彈起,擊球時前臂動作向前方球網方向延伸動作,擊球中下部至下中部位(如上方擊球部位示意圖),擊球瞬間出力向下摩擦製造旋轉。 (4) 還原動作,回預備姿勢動作。 反手切球與正手切球動作示範 貼心小提醒🔔: 下旋球的速度相較於上旋球慢了許多許多,在擊球節奏上要慢一些,別著急去切,因爲急著切,由於球的彈跳高度不夠,容易造成回擊掛網,另外,在移動步伐到位時,重心高度要盡量維持穩定,較理想的重心高度,應讓視線保持與球的彈跳高度差不多高的範圍,這樣容易精準的掌握到擊球節奏與擊球點。

  • 第五年-繼續追夢的我們:)

    心裡比以前篤定了些,讓我們更堅定地走依舊不好走的路,其實我一直很感謝隊上有「她」,既是我的目標又是讓我們彼此成長的夥伴。 這次對我來說很特別,和她再次組成雙打。 回想剛開始的我們,一個是沒什麼基礎(我)、一個是很久沒打球(她),我們一起從一場十個發球失誤的比賽練起(相關故事:起點)。 我和她後面走的路不太一樣,從我的角度,我前期在球隊裡大多是追趕的角色,從某個時期開始,甚至她其實一直是我心裡想追上的目標,大三時,她單打晉級了全國,那時則是我的低潮,但那段陪她一起走的「她」的全國賽也成為了我之後的養分,讓我提前「實習」全國賽,也教我即便在失落中也要往前走,且保有那開放而純粹的初心,一年後,則是換我不可思議地拿到北區冠軍,然後再看似掉漆地在全國賽一滾。 而她,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們看過彼此大部分的歷程,在不同階段都有屬於自己的功課、各自需要過的關。 再一次配在一起,其實有很多奇妙的感覺,我們的球風一個快(她)、一個慢(我),一個球很重且爆發力強、一個則球穩定而不多失誤;個性一個爽朗中帶有部分陰柔、一個優柔中帶有部分執著……這些在經過這段時間磨練之後好像又更加明顯。 所以在搭配過程中我們經常需要各自消化、調整自己習慣的打法,遇在一起時則互相磨合、解決兩人搭配下出現的問題;如果能夠配得好,我們兩人的差異性或許對對手來說也會是一種彆扭吧(希望😅~) 總之,這一年一方面當然希望能夠延續前一年,甚至在去年未完成的部分能有進步,也希望在她畢業前我們能一起走一段不會後悔的旅程~ 大專盃北區(資格賽) 北區前一週,有個小插曲。有一天練完球我感覺右手手上有點感覺,一看才發現,手上的繭又成了水泡狀,而這次裡面的液體竟然是紅色的(如下圖……),當下我的心情瞬間跌到谷底,因為這一兩年我終於能夠盡量調整自己到賽前維持在不錯的心理、身體狀態,結果怎麼又在最後關頭把自己搞傷?(我總是不顧一切地練到身體出各種問題,但我以為我已比以前懂得觀照自己的身體狀況😓 我們試了很多方法,包括貼OK蹦、纏膠帶、人工皮、戴手套……,但要不是練了球它又會移位,就是在處理了之後覺得手感相差太多,最後還是決定只做簡單防護,剩下的就靠自己,收斂點… 果不其然,我真的還是不夠了解自己,在比賽前兩天,水泡破了...當下我對自己感到又氣又無奈又抱歉,讓身邊的教練、隊友也陪我一起緊張了整個禮拜。 直到比賽當天,可能腎上腺素分泌,我其實沒有太多分心在手上,不過當天我卻感覺有點緊繃,從第一場開始就有點放不開。 前面還好一直有搭檔撐著,還有教練時不時在旁邊提醒我:「跳一跳!喊出來!」,讓我在每一場比賽仍不斷試著調整自己、放開自己,(也好在一直以來累積的各種經驗)讓我在這樣不甚理想的狀態中還能有一定的發揮。 最後一場冠亞賽,我們因球衣顏色接近,在賽前被要求換衣服。走上樓時,我一邊想著前面幾場比賽放不開的自己,想著:「都打到這裡了,我到底在緊繃什麼?」 離開球場的短短幾分鐘,我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呼吸,回到場上,我才終於發揮出正常的水準,我們也順利地拿到了這一年的北區女雙冠軍。 說實話,比賽那天的狀態,我沒有預想過會拿什麼成績,只是能過一關算一關。沒有想到這次在大賽中能從沒那麼好的狀態,在比賽中一路調整,到最後一場能有好的發揮,對我來說是很大很大的突破😭 如果前一年的比賽像是找到曙光,告訴我「要有信心,妳真的可以做到」,告訴我即便努力了很久仍然看似一片混屯,但是繼續堅持,勇敢面對自己最大的問題,會發現這些長期累積的點點滴滴其實並不會不見、都會成為養分; 則這一年的比賽是知道自己走在那條路上,需要更堅定地走,即使各種困難、情緒沒有從此停止不出現,在重要場合還是呈現出不如理想的自己,但知道了怎麼轉化,就不要害怕,不要放棄在每個當下的瞬間去面對、掙扎、到化解,給自己力量💪!

  • 獨一無二的愛

    #洛克瑪系列 7 能接納全部的自己、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 ⭐️⭐️:我們好累喔!感覺很疲勞! 洛克瑪:為什麼?又忙到不能睡覺了嗎? ⭐️⭐️:其一是(睡眠),其二是(身體訓練),但其實這些都還好,重點是其三(心靈探索、找尋自己)⋯⋯ 洛克瑪:😳😲😀有點意思喔!但為什麼需要這樣做呢? ⭐️⭐️:因為,感受夠多才能表演出色。老師拼命訓練我們(找自己)想出了超多方法,來挖我們內心的世界,試圖將他們全部掏出來,我們感覺很害怕,因為有點可怕⋯⋯ 洛克瑪:哦!😃👂🫀 ⭐️⭐️:我們在課程中越是用力、用心,就越感覺可怕,因為喜怒哀樂的情緒不斷一直在變化,讓人很崩潰,然後,重點是,老師只是拼命的把我們這些挖出來,卻沒有教我們如何放回去,或怎麼處理,我們經常哭完情緒都還沒緩和,也還沒能消化,又接著要處理其他事物,上其他課,我們發現它一旦引出來之後,會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變得很混亂,很徬徨不安,也經常感覺到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所以感覺好累,人生好累😔。 洛克瑪:明白,我感受到了,好心疼。通常挖出來自己的價值觀都與世界相反,不可能被認同對嗎?也不能夠被發現,因為,會被歸類為異類⋯⋯奇怪的人。 ⭐️⭐️:😳😳😳😲😲😲🥺🥺🥺對,沒錯。 洛克瑪:超剛好,奇妙的是,我也正經歷相似的過程!在療癒一段心裡最深處的恐懼☺️ ⭐️⭐️:😳😃那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洛克瑪:其實很相似,只是差別在你們是被動中被喚醒,感受會多點驚恐與突如其來的衝擊,所以感受和反應會更大一些。 探索自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是很棒的事情,在你們這樣的年紀有這樣的認知覺醒,我真的感到很佩服,你們真的超棒,能放開自己的恐懼選擇跨出這一步。 ⭐️⭐️⭐️⭐️⭐️⭐️⭐️⭐️⭐️⭐️⭐️⭐️ ‘‘既然鼓起勇氣將他帶出來了,就別想著把他再放回去了😀,先調整情緒,當可以靜下來之後,試著把自己抽出來,用另一個視角去認識他、了解他、陪伴他,最重要的是要接受他,接納他,然後,再跳回去,感受那個自己渴望被對待的方式,接著,用身上所有的感受與聚集到的能量,以最溫暖,最溫柔的方式擁抱著他,告訴他,這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愛,它擁有獨特的風格,唯有他健康才能讓他發揮力量,好好愛他,無論他現在的狀況如何,就一次次的給他所需的能量(❤️愛❤️),慢慢會好的,一定會的,因為地球上需要這份獨一無二的愛。’’ ❤️❤️❤️❤️❤️❤️❤️❤️❤️❤️❤️❤️ ⭐️⭐️:😳😲🤓🙏🥺😊😙 洛克瑪:😊☺️試試看,很神奇唷! — — — — — — — — — — — — — — 訊息背景故事 無法認同自己的博愛,經常無法分辨清楚,獨有的愛情、親情、友情與單純的情誼,喜歡這個人?喜歡這個感受?喜歡親人不會變動的安全感?喜歡與人交流的感覺?喜歡彼此心靈的契合感?喜歡莫名的、無緣由的神秘感? 沒辦法搞清楚的愛,在哪裏? 當我開始接納這樣的自己,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就是這樣愛的方式,因為,我不喜歡對人有分別,不喜歡別人因我有分別心的對待而傷,我喜歡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都該被尊重,這不就是本該有的樣貌嗎?原來這也是我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於是一來一往的自我對話中⋯我的刺漸漸被拿掉了,我感受到自己變得柔軟,原來我需要什麼樣的愛在我身邊,我也明白了,原來自己需要也喜歡自己這樣的愛,缺少的是那份被(自己)認同的愛,唯有自己能給自己,因為,沒有人會知道所有的自己,那些懸浮在時空中的所有細節,只有自己才能明瞭,沒有任何人能給的了,這樣療癒後,我能給予自己也更能放大力量給予他人,我相信這樣的我們,在我們身邊的人才能真正的自在、幸福、快樂。

  • 好好的生活❤️

    #洛克瑪系列 6 #共時性 #解密人生的工具乒乓球 花蓮之旅的第一夜(2021.11.12),我們談論不休⋯直到凌晨三點半⋯ Jimmy 真誠又認真的提問:「現在的洛克瑪到底都在做什麼?」 洛克瑪 也真誠又認真的回答:「在‘‘生活’’,體驗生活。」 Jimmy:😕(感覺洛克瑪在敷衍) 洛克瑪 不知從何說起,便問:「Jimmy 你知道生活是什麼嗎?」 Jimmy:😏「知道呀!會有人不知道嗎?不就是每天的日常,大家不是都在生活著,所以才要努力工作,用力賺錢,證明自己,讓人家肯定自己,不是嗎?」 洛克瑪:「嗯,明白明白⋯ 我也經歷過所以明白,但我發現那不是生活,因為生活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恐懼、擔憂、害怕與綑綁,生活就真的只是生活,回到人最原本最原始的身心靈狀態才是在生活,我其實就是發現自己不會生活,一直以來都不會,沒有在生活,只有在努力的度好日子,那不是生活本該有的樣貌與真義,失去自由就不是在生活了,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來到這裡都該去學習的人生功課,生活與自己的人生功課結合並融合,體驗著、進步著、成長著,去感受過程的點點滴滴,是真的會生活😊 真實的與自己的心交流,關心他看他想: 吃什麼,就去吃他想吃的東西, 做什麼,就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到哪,就去他想去的地方, 想誰,就去與他喜歡的人相處, 敞開的心,分享愛,分享能分享的一切,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不應該擔心自己會被取代才是,展開翅膀飛翔過,就會知道的秘密☺️」 Jimmy:😑「就算是如此,我們也是免不了要面對,難道不用錢生活吃飯嗎?沒有工作賺錢怎麼生活、吃飯、繳房貸、養妻小、父母?我們都一樣沒什麼選擇,沒辦法改變外在大環境,但最起碼我們還能在這矩陣中,找到創造自己最大利益、效益的生存方式,慶幸自己還能如此奮鬥著。」 洛克瑪:「明白,真的明白,因為我也曾經是如此,但是我們過得真的快樂嗎?或許,搖搖頭這已經與快不快樂扯不上邊了,生活現實面就是只能逼迫我們這樣😌感覺這是沒辦法的事實。」 洛克瑪心裡都知道,更知道結都打在哪裡,也都結成什麼樣,很想再說些什麼,但或許有些路我們都該親身經歷過才能明白,一切也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然後, 洛克瑪沒再說什麼,只是😊心中想著、默禱著:「不,別妥協、別屈服,我們都別輕易放棄,因為,我們都有無限的可能,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回自己,共同創造未來。」 ⋯⋯⋯⋯⋯⋯⋯⋯⋯⋯⋯⋯⋯⋯⋯⋯⋯ 那天晚上的談論,大家就這樣⋯去睡覺了💤 不知道Jimmy與在坐的五位都睡得好嗎?洛克瑪睡得些許的沈重,沈重在知道大家為了生活都辛苦了,我們都很好,打文章的同時正感受著一些感受,然後跳開編輯頁面,點開YouTube它自己隨機跳出這支影片:‘‘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原來是陷阱?!王大喜 點擊觀看影片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真的是謬誤,為了這句名言,我差一點就放棄生命離開了,未來補上這段故事。) 我被感動過無數次,太多的人生經歷有著相同的感悟,太多想說的,沒說的,沒能力說出來的,都在大喜這麽多年分享自己經歷的影片中,被點醒,總是如此,多到難以置信,無法言語,訊息場真的總是都在⋯這不是巧合,在多到數不清的影片中這樣適時的出現,真的都在跟我們說話,只是我們是否能接收到而已,真的太奇妙。 Jimmy說過的視角,感覺我後面是黑的?所以才拍出來的嗎?😅太奇妙的意境 Jimmy攝影 ⋯⋯⋯⋯⋯⋯⋯⋯⋯⋯⋯⋯⋯⋯⋯⋯⋯ 同時,接著又發生了⋯⋯ 花蓮兩天兩夜之旅&Nicole經文的共時驚奇體驗 2021.11.15 FB文 昨天晚上(2021.11.14)Nicole傳來的經文,我想⋯這正好能分享給,一同經歷奇蹟事件中的我們,有一段時間沒有傳經文的Nicole正好就在昨天我們都在回台北的路上傳來了經文,我相信這不是巧合(我們正在說的話,正在發生的事情,早已編寫成書的11/14經文,在此時此刻被同時連結感應到了),而是共時性(這一刻我更真實的體驗到了,何謂共時性),不是合理理性能夠解釋,能夠理解的事情,Nicole總是在這樣不可思議的時間點正好傳相對應的經文,這就是我想說的,我生活中正在經歷跟發生的事情,當我們真實的在體驗生活,感受身邊我們未曾發掘的美好,訊息總是在當下來到你身邊,倘若我們願意敞開,與之對話,開始傾聽心❤️說話,我們就有機會開啟那扇充滿驚奇的門,雖然旅途中不會是一帆風順,但卻時常發生比一帆風順更讓人感到美好的事物☺️🙂總是這樣難以言喻的被感動著。 我真的能知道也能明白大家生活中所擔憂的、害怕的,因為我也曾經有相同的階段,不過我們或許也都該相信我們能有無限的可能! 這是我這段時間一直在經歷,一路將我帶到這裡,好多好多的感恩,謝謝出現在身邊的你們,謝謝你們如此好奇般的關心,我覺得很開心,很幸福,真的不可置信的幸福☀️❤️🙏🥰😘😇 11/14☀️ 安全對你來說重要嗎?你想在你的家庭、財務、關係和工作中感到安全嗎?你是否曾對未來感到害怕-對前方的挑戰還沒有準備好?然而明白你的視野雖然是有限的,上帝的視野並不是。這是為什麼你最好的保障就是永遠的信任祂。 上帝在天上看見在你前方道路上的困難,而祂可以帶領你不受傷害的穿越它們。祂也會審視在你內心的危險-那些會在你生活中破壞你的有害行為-並且讓你擺脫它們。 所以,對上帝屹立不搖的視角有信心,並在與祂的關係中探索真正的安全感,沒有任何地方比在祂美妙的照顧下更安全。 【祈禱文】 上帝,祢知道我的恐懼和我對安全的需要,請幫助我信任並服從祢,讓我能夠留在祢完美照顧的中心,阿門。 (謝謝美綺😇翻譯) 11/14🌙 上帝不允許你的任何一滴眼淚掉到地上-祂把它們都接住了,並將它們變成美麗的事物。透過你所經歷的一切,你得到了獨特的訓練,讓你能夠去安慰那些將要經歷同樣事物的人們。 當他們受傷了,你知道受傷是怎麼樣的,他們恐懼時是怎麼樣的,他們渴望時是怎麼樣的,你能夠讓他們知道如何生存,如何得到寬慰,如同你曾經得到寬慰一樣。 你最大的傷痛所帶來的淚水被響亮地轉化成了你不可思議的機會去服務他人。所以今天讚揚上帝幫助你克服你的試驗,並且以你得到的智慧去安慰他人。 【祈禱文】 上帝,我讚頌祢將我最大的失敗轉化為最大的勝利,謝謝祢不可思議的寬慰-幫助我將它分享給他人,阿門。 (謝謝美綺😇翻譯)

  • 乒乓球左推右攻

    前言 左推右攻打法在當今乒壇已經很少出現了,但左推右攻在乒乓球技術中仍是一項別具意義的重要技術。 怎麼說呢? 左推右攻,顧名思義為左邊反手推結合右邊正手攻的技術組合,初學者在學習了正手攻與反手推之後,要如何將兩個動作結合起來,還要達到如同在執行一個動作那樣流暢協調,最簡單的第一種組合就是左推右攻(左邊半台一顆球,右邊半台一顆球,一邊一個),從左推右攻技術結合的概念,能延伸出無數種技術的組合,由簡單延伸至複雜,例如:一邊一個、一邊兩個、左邊兩個右邊一個、ㄧ個中間一個兩邊不定點、全台不定點等等的訓練計畫,所以在左推右攻中將最基礎的動作與腳步訓練協調,可以為後面複雜的技術組合打下良好的基礎,後面技術的進步也會快速許多。 左推右攻的重要任務 1.揮拍動作與還原動作 上半身揮拍的擊球動作保持不變(保留原本的正手攻與反手推揮拍動作),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擊球後的還原動作不能省略,省略反而會找不到下一板球的節奏。 2.腳步移動 下半身 ‘‘腳步(墊步)’’移動,如下面示範影片,最初階段反手推倘若還是採右腳,還沒換成左腳前,由於腳步轉換頻繁,在練習時餵球的節奏可以稍慢一些,仍然可以練習基礎單一動作(正手、反手動作),並同時提早培養練習腳步移動的部分,所以這樣的組合仍有其必要性;接著當反手推累積足夠練習,動作漸漸成熟,可以轉換進入踩左腳階段,由於踩左腳能減少腳步頻繁轉換,左推右攻兩個技術結合的節奏就自然可以加快了,餵球的速度也可以加快一些,這時候可以多將注意力轉移到移動與擊球節奏的協調配合,也能將意識專注到對方的來球上,可提早預先判斷,提高判斷力,讓回擊球更有效率。 3.調節呼吸與擊球節奏 注意擊球節奏並調節呼吸,要墊步,不要用走的,雙腳要同時小離地的移動起來,搭配得好,左推右攻可以很輕鬆,搭配不好,通常會感覺特別費力很疲勞,但這都必須在練習中慢慢調節,才能逐漸掌握到之間的平衡。 影片觀賞的方法 當感覺動作較為複雜或難懂,在觀看影片時,可以重複觀看,多看幾次,也可以暫停在不確定的動作畫面上,模仿比畫,揣摩感覺,這對動作學習也很有幫助,另外,建議每次觀看一至兩個部位,再觀看至整體,可以邊看邊跟著揮揮空拍,做空操若研磨仔細,可以幫助提高上球桌練習的成果,別小看揮空拍,其實,這也是初學者在學習中滿重要的環節🙂 左推右攻示範影片

  • 千里馬的前身原來是碌硞馬

    #洛克瑪系列 1 碌硞馬 碌硞馬(音讀:lo̍k-kho̍k-bé) #解密人生的工具乒乓球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用心體悟和領悟,機會是留給準備好了的人。 是千里馬還是碌硞馬?是千里馬還是伯樂? 無論是什麼馬,先當自己的伯樂 西元1995年⋯某日下午,天氣晴☀️ 一位靚媽咪,騎著摩托車,車子忽然「摳囉~摳囉~摳囉⋯⋯熄火😳😤」哎呀!漏死,騎到這台碌硞馬 (台語)翻譯:騎到這台問題一堆的摩托車。 靚媽咪:妳下來用走的過去練球吧!我去修車⋯ 如同打乒乓球問題一堆的碌硞馬,取名:洛克瑪 ~ ‘‘洛克瑪’’名字的由來 ~ 洛克瑪學習乒乓球🏓️過程其複雜🤭 問題一堆,學習力緩慢,一個動作要拆解成數個環節去領悟、去練習、去體驗,消化吸收之龜速,但⋯沒辦法的事,騎車不了就只好用走的,走不了那就用爬的,總是一邊擦眼淚,內心淌血般的跟自己說:沒關係,慢點還是能到。就這樣,洛克瑪的童年在摸索自己與乒乓技術,並追趕課業中逐漸消逝。 每一樣東西,洛克瑪總是與身旁同儕相比都學習緩慢,又總是愛用釐清脈絡的方式,去了解自己與自己所接觸事物之間,不斷產生的困惑與疑惑,經常搞得自己,看似一事無成的狀態,努力很久了,卻看不出做了什麼,每天在矛盾思緒中徘徊,內心若有似無的有光狀態,拼命跟外在環境中,時刻產生的恐懼、擔憂(黑暗的狀態)搏鬥著,光與暗怎麼共存?其實就是這樣存在的,倘若你也曾在相似的狀態奮力掙扎過,可能也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秘密㊙️,當有一天洛克瑪,用力掙扎到再也沒力氣再掙扎時,突然靈光乍現的決定⋯就讓黑暗這麽存在著吧!不然到底還能怎麼麽樣?然後,就(隨風肆意飄散,去吧!)這樣走上去那條路上了⋯⋯⋯⋯做自己的伯樂。 試著去了解去接納這樣的不完美,碌硞馬就碌硞馬,陪襯品就陪襯品,也不一定真的不好,沒有草,哪能凸顯出花兒的美麗,對嗎?允許自己的慢工,並相信它能出細活,就讓每個環節都摸索過修正過,雖然不是普通的耗時費力,但也不一定就被註定成為犧牲品,對嗎!& 洛克瑪爸爸也總是鼓勵洛克瑪,沒關係,我們大隻雞慢啼(雖然洛克瑪心中總是十分疑惑,這到底是不是所謂安慰劑用的真理😆),孰不知,咚咚咚⋯埋頭苦幹走了4年後,還真的被他說中了,這大雞真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叫了一聲很大聲,成為當時代,史上最年輕的成人國手,給爸爸拍手👏👏👏 洛克瑪的第二個伯樂原來是洛克瑪爸爸(冒牌教練🤣🤣🤣)。 洛克瑪學習乒乓過程中的奇異現象 —用力過度比不用力好調節的原理,在於,能被經歷與體驗的比較多。 當奮力掙扎過後(如同瘋猴子腦袋)逐漸冷靜,內心反而變得沉著穩定,有信念,踏實的一步一步往前走,卻也意外發覺一切都已慢慢就緒(洛克瑪終於按照自己的步調與直覺,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不再讓外在干擾自己,一切從自己開始,從零開始,雖然學習仍舊是孤獨的,但洛克瑪發現ㄧ個小秘密㊙️,在經歷的過程中,那些被經歷過的事,才是獲得上帝賜予獨一無二禮物的唯一管道。😊

  • 桌球與研究所生活-原來有這麼多共同點?!

    「不管做什麼決定,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然後盡心盡力地去做。」 大三升大四時,我決定之後留在原學校讀研究所,放棄了我曾經很想去的學校。其實主要(但不可告人)的原因是,我想留在有我的恩師的地方,報答我對她的感謝。前面這三年,雖然我也盡可能的幫忙教練球隊中的大小事務,但都遠遠不及我從她身上學到、領悟到的種種。隨著經歷越來越多磨練,我希望稍微成熟、成長後的我,能夠開始回饋教練點什麼,不一定是什麼形式,但我會傾盡全力(我也相信,在她身邊我也還有很多繼續成長的空間,一邊學,一邊回饋🧡)。 話雖如此,我也是重視課業的人,如果研究所本身沒有足夠理由讓我放棄另一間學校好的資源和環境,我也不會隨便留下來;好在最後我真的找到了一位滿特別的老師,才讓我真的下了這個決心。不過學長姐說,這位老師的研究室是出了名的忙碌,每個人都接很多計畫,同時必須協助舉辦和參與許多國內外研討會,「⚡在這裡不可能有辦法同時做其他的事⚡」。 這樣看似與我留在這裡的初衷不符…但其實不然。一直以來兼顧著課業和桌球,我還是相信只要用心參與其中,以同等的態度盡力對待每一個眼前的人事物,不斷在學習、成長、努力突破,我自己就不會後悔。 大四一畢業,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很直接地跟指導老師說:「我研究所還是會打桌球,但老師並不需要因此改變對我的標準,該做的事情我都會做好」;同時,我也跟教練說:「我選擇了這位認真忙碌的老師,有些特別重要的場合我可能必須參與,但其餘的,我會像之前一樣,盡心盡力」。這是我對兩邊師長的尊重,也是我想給他們的承諾。 研究所的性質與大學確實不太一樣,除了課堂和自身做的研究之外,多了很多大大小小對內對外的會議、進度報告、發表和各式各樣的挑戰,然而漸漸地我卻開始在生活中看到很多桌球的影子,發現打桌球的經歷,其實與各種學習歷程、做人處事都相互對應…… · 耐心地從日復一日的訓練/研究中鑽研、鑽「精」- 桌球是一個極為細膩、複雜的運動,每一個技術動作的練習,從理解基本框架,拆解到各個部位的細微動作、感受,找到問題不斷調整、精進,到重新整合,再到多個技術相結合和更進階的技戰術搭配...等;而做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如此,需要收集且消化足夠大量的資訊,理解融合過後嘗試不同的方法,找到問題點或是可以突破的地方,再做更深入的研究。 同樣費心費神,但如此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提升自我的過程和循環,我認為也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很重要,且能夠成就非凡的地方。 · 選擇好的教練/老師/環境- 在學習成長的路上,遇到一個好的老師真的很重要,他給你的不一定是當今最先進的技術,不一定能夠讓你快速得到一個成果,甚至有的人可能疑惑他為什麼好像總是不給一個明確的答案;然而,他是看到了你真正需要的,才以對你個人長遠發展但目前最適當的方式,給你方法、觀念,或讓你學會如何找到方法,因為他知道,哪些階段需要你自己摸索,而哪些階段他能給你直接、一針見血的提點,讓你成長飛快,與其說他教的是技術,更多可能是人格的培養。 這樣的緣分可遇不可求,不過我想作為學習者能做的,是用心學習、不斷累積,一旦遇到了,就珍惜這樣的緣分,且尊重專業,與老師一來一回間,尤以行動作為給予老師最大的回報。 · 在團隊中互助成長- 桌球練習中除了個人能力培養,團隊生活也佔重要的一部分,在既互助又競爭的環境中別忘了自己單純真摯的那顆心😊‼️ 與比自己實力更高層次的夥伴練習時,加倍付出以跟上他們,因為陪伴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其實是很辛苦的;與實力相當的夥伴交流,也要把握機會更加精進,互助成長,能遇到這樣的同伴並不容易;遇到程度不如自己的同伴則不吝嗇的分享,陪伴他們成長,陪伴的過程中換了一個角度再走一次,收穫也不一樣。 我總認為,在任何團隊中,當我們不帶有私心,與同伴們互助成長,得到的往往也最多。 · 關鍵時刻靜下心來,展現當下全部的自己- 「重要場面時如何正常發揮」是在各個領域、各個階段中很多人難解的關卡,不論球員面對的全國性大比賽、學生面對一試定生死的大考、在研究領域中擔任國際研討會講者或主持人、或求職階段的面試等等,這種關鍵時刻反映的往往不只是平時技術/知識的累積,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生活在步調越來越快速緊湊的時代,我們鮮少讓心真的靜下來,單純地專注在每一個當下;在專業能力的累積之外,唯有身心靈平衡,才能發揮真正獨一無二的自己。 (有關比賽場上的發揮和場上靈感的秘密,可以閱讀下面由我的教練寫的:比賽場上的靈感,來自於?) 漸漸發現,當我們用心活在每一個當下,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在互相對應,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 比賽場上的靈感,來自於?

    #洛克瑪系列 4 比賽不失常 #解密人生的工具乒乓球 —武功秘籍的那ㄧ空白頁,什麼都沒有? 其實,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比賽時、考試時、重要會議、面試等等⋯就失常,還嚴重的失常,平常就很正常,而想要它正常,需要它正常,他卻偏偏更失常🤔真的很困惑?😕 事實,應該不是看到的那樣才對,超想用力狂吼,冤枉⋯但每次都這樣呈現著,怎麼辦? 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不敢放手’’特別是非與生俱來的能力,倘若你曾經思考過,或許會有答案😊。 很多人都不敢或捨不得把自己辛苦,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技術放掉(同樣可以指任何一件事情),緊握著這些片段式建立起來的觀念或是成品不放,倘若如此,你可能會發現,技術始終就停頓在一個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階段,會感覺自己的技術總是無法在比賽中自由的發揮,無法達到忘我的境界,總是鎖在恐懼害怕(自己平常沒能做好的問題點上),比賽肯定就是大打折扣,不如預期,如果你比賽中經常是這樣的狀況,那表示你最後放手讓靈魂出來帶領你身體去打球的步驟沒有試著去完成過喲! 來看看洛克瑪的實例故事你就能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洛克瑪學習反手的故事 踩右腳 洛克瑪反手推踩右腳,手往前推,手腕別亂動,咚咚咚⋯⋯球光光一組下網,洛克瑪心裏os:手腕別動很難打過去欸,來換人,換下一個,誒~她⋯怎麼⋯這麼輕鬆,每個都進,再換人,洛克瑪(我推⋯動作手臂給它用力點),好像好一點點,換人,再換人,洛克瑪(腳跟著手一起),數次來回練習後,洛克瑪總算也追上進度了。 踩左腳、軀幹連結 好,接下來換採左腳試試,哎呀!左腳能協調嗎這是?洛克瑪心裏又os 嘀咕著:這臀跟腿怎麼分開了,擊球時重心還不自覺的往下坐😧,又光光一組失誤,來換人,誒~她怎麼真的協調誒😳😮,我這是⋯什麼身體來著🧐,換人,再換人,洛克瑪(先感覺臀好了,試了一些球,好像知道它在哪了)換人,再換人,洛克瑪(左腿在哪它必須跟上臀),換人,再換人,洛克瑪(手,手在軌道上嗎?),換人,再換人,洛克瑪(哎呀!軀幹沒有連結手腳,亂跑,怪怪的),換人,再換人⋯一次,一天,一週⋯終於都建立起來了,加上摩擦,讓球轉,摩擦⋯摩擦⋯拼命加力摩擦,動作三天兩頭在亂跑,每天都有狀況,怎麼可以有那麼多先天不足啊!真是厲害,總是一邊補一邊氣自己⋯笨😕老天爺怎麼可以這麼⋯不公平🥵 補洞概念 一籃球,一小時,一天訓練,一週訓練,一個月訓練,三個月訓練,半年訓練,一年訓練,每個動作,每個環節,累積累積再累積,每個動過的地方都有需要特別注意的點,所以只能一直強化的練千次練萬次,能多練就練好練滿,能撿一顆球是一顆球,補洞就是這樣的概念。 發現好玩的 誒⋯⋯,我傻傻的一直練一直練,一直想一直調,在練很多很多當中發現了一個秘密,我的動作可以精準細微的控制桌上每一個點耶,要它在哪,要它怎麼轉,要它怎麼跑,我都可以控制耶👏😄內心無比的雀躍。 比賽 這個場上的感覺令人窒息欸,好多人,各從其事,洛克瑪⋯肉搜視角系統又開啟,看了一整天,壞了⋯,情感好複雜,場上場下滿滿的情緒狀況,洛克瑪該妳上場了,喔!好⋯脫下長褲、外套、拍套走上場,選球選邊、看球拍(確認膠皮),開始囉!啊⋯這該踩左腳還是右腳,啊⋯忘了摩擦,啊⋯在顧動作,沒看球啦,啊⋯怎麼下網,怎麼飛出去,啊⋯要瘋了亂失誤,什麼動作都打進另一個時空裡了吧!亂七八糟,手忙腳亂。教練&洛克瑪爸爸超激動 說:人家都沒打妳誒,妳都自己打死的😤😭😏我知道啊!我也不願意,但她就⋯醬啊!有什麼辦法,輸了一堆球,結束⋯。 比賽後怎麼辦? 怎麼辦?我還能怎麼辦?繼續練下去?要怎麼練?又來了,一大堆問號❓😦 洛克瑪心裏的os:怎麼會一點都用不上呢?我明明練好了的動作,怎麼一上去比賽就好像都沒練過這些動作一樣🙄太難過了吧!到底哪裡有問題?⋯好累我怎麼在想這些問題,重點是我很疲憊,算了,放空好了,不管,放任它去玩耍,隨意放送動作,誒⋯😲😳怎麼變自然了,在整合、融合誒⋯有連結的感覺,太奇妙了,把這些分開建立的東西通通連結一次,然後,再通通都丟掉,讓靈感自己來帶動,反射動作誒,身體與意識自己整合了,整個輕鬆自在了,原來⋯⋯我懂了,我懂了😃 讓靈魂出來打球 洛克瑪發現自己在每個動作的建立,都忘了要整合,全部放在一起融合,再將它全部放掉放空,讓靈魂自由發揮,享受整個動作表現,它的反應靈敏度完全都不同了,磨合後終於也隨心所慾了,來到下一個比賽,磨刀霍霍的洛克瑪,小試身手,開始會在比賽中組織戰略了,比賽就像總測驗,總驗收,人要在另一種狀態(大喜:全部放在一起,交融,放掉所有物質實體不必要的),重新創造一個新的時空。 獨特的藝術品 在動作成形前用了許多的方法拼湊著,可能都是散的,但要慢慢將這些東西結合交融,最後要將所有學習到的通通都放掉,讓靈魂出來打球,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全新技術,比賽也才能打出屬於自己的技術風格,在場上我們都是獨特的藝術品。

  • 走過運動競技我知道

    #洛克瑪系列 2 鏡子🪞與鑰匙🔑 #解密人生的工具乒乓球 —過程創造奇蹟,結果則是自然而然的。 「競技」始終保持著明瞭的輸贏,贏了就是成功者,輸了就是失敗者,無庸置疑這是一套現代大家心中定義人生成功與失敗的方程式,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不可否認我們的人生處處都是競爭、競技,也至小被渲染要能與人競爭,要能戰勝對方,讓自己處於高處,再高處⋯不然就只能走往低處,在低處任人宰割,所以開始有了恐懼與害怕、擁有後不但沒有降低恐懼與害怕,反而更增加了擔憂,擔憂著萬一沒有了怎麼辦、沒有再更多了怎麼辦?⋯,於是,開始一連串負能量的循環網絡,每天每時每刻,不斷的在侵蝕著我們的心智,只想要讓自己更多,永無止盡的慾望加諸在自己身上,直到有一天⋯夢碎了,身體異常了沒辦法了,才能靜下來省思⋯⋯ 對嗎?我們都是這樣經歷著的⋯⋯漸漸睡著了 其實,我們只是忘了鬆開深鎖的眉間,忘了將自己放輕鬆,敞開心胸與之同樂、分享,沒有步調的走,連結喜歡的人事物,創造自己獨特的時空。 在運動競技圈裡,我的第一份禮物, — 過程創造奇蹟,結果則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一個關於洛克瑪透過鏡子找鑰匙的故事 不懂輸贏的洛克小馬🐴 打比賽了洛克瑪(一臉茫然樣的洛克瑪),怎麼打,21分3局2勝制,1人發5球。開始⋯⋯洛克瑪看著手中的球,回想發球樣,鼓起勇氣發出去了,然後被屌打,一球又一球again😮😲😬😧😨😰😫😣🤔😭 太混亂了這個比賽的過程,洛克瑪發現自己不會贏球,沒有戰略,沒有想贏的想法,不會贏也不知道怎麼贏,只感覺到為什麼要這樣,這是什麼遊戲,打死別人不然就是被打死,怎麼會這樣,不能只是練練技術就好嗎? 洛克瑪使出善於觀察周遭環境的本能,肉搜內感場上每個人輸贏時的情緒脈絡,有點可怕,大喜大悲狀,一直不停快速的週而復始循環著,打了幾場球後,坐下來發愣的洛克瑪,百思不得其解的不明白😰,為什麼要變成這樣🤔?必須踩著別人(能贏球能競爭),讓別人受傷難過來證明自己有價值,自己不是一匹瘸馬,洛克瑪發現自己不太行,做不到,不是競技的那塊料(😰難道我就是那傳說中的瘸馬);很害怕自己像大家口中闡述的那樣,輸表示技不如人,是弱者的表現,註定成為失敗者,會被淘汰;所以,洛克瑪很用力的在喚醒自己那內心深處,那小小的火苗(不輕易屈服不服輸的個性),強烈的在告訴自己,說服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跟別人一樣,然後,搧風點火似乎成功了,用力在呼吸。 奮力掙扎的洛克瘋馬 🏇 但一段時間下來,洛克瑪還是發現自己內心經常很是糾結、也拼命較勁掙扎,導致思緒總是過多且渙散,還胡亂中打鬥著,就這樣沒有間斷的充斥在每天的練習中,每分每秒、每顆球、每次的揮拍之間,不知道被這樣折磨了多久?但⋯不能就放棄自己吧!與自己拔河⋯不能⋯別⋯認輸⋯別⋯放棄⋯但⋯好累⋯我⋯究竟⋯怎麼了⋯這樣⋯是在⋯幹麻呢?⋯為什麼⋯我⋯在這裡?⋯這裡是⋯哪裡?⋯為什麼⋯要來這裡?⋯為什麼⋯要痛苦⋯???⋯瞬間發現自己怎麼突然有十萬個、百萬個的為什麼一樣⋯😰超困惑 就這樣,用盡各種方法不斷嘗試與自己的溝通,終於找到方法了,呼~~~ 洛克瑪似乎發現了🤭😮,自己只要不用以贏別人來證明自己的成功與否,而是以開創自己的技術,體驗新事物,能持續學習成長為目標的話,整個人的狀態就能平穩許多,持續的走⋯⋯ 就這樣,每天沈溺在摸索技術中的洛克瑪,由於,學習成長真夠緩慢的狀態,洛克瑪連抬起頭來看看外界的時間都沒有,加上又總是輸球的洛克瑪,幾度都懷疑自己真的是一匹瘸馬😰,但⋯又很神奇的是,每當洛克瑪搞得自己筋疲力盡,準備要棄守自己的時候,勝利的曙光就會將她拉回來競技的軌道上,告訴她:妳可以的,別難過、別喪氣,妳是ㄧ匹馬沒錯,只是妳跑得比較慢而已,跑久了還是會到的,就這樣又哄得她乖乖入睡。因為,睡飽了⋯還得繼續😅 學會透過鏡子找鑰匙的洛克瑪(馬)🐎 數次循環後,洛克瑪透過一道又一道的難關試煉,被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外界狂風暴雨般的洗禮後(在你還沒有成績證明自己前,總有很多人對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有諸多負面的評論,有揶揄、有攻擊、有排斥⋯等等),也漸漸茁壯了,認識了很多不同層面的自己,原來⋯我可以堅強,可以脆弱,可以細膩柔軟,可以有愛,可以使壞,可以天馬行空走自己的路,開創自己的技術,可以聽懂人話,也可以不聽懂人話😃😂🤣,洛克瑪發現自己心裡總有個聲音在跟自己說話,她說: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在這條道路上的風景,是可以豐富人生的養分,只是要我學習不害怕的去經歷,勇敢去面對自己每一個困境,總有一天,泥濘路走久了也會堅硬起來的。 經歷過這些之後,洛克瑪更堅定自己要走的路,始終保持走自己的步調,每當遇到困境痛苦萬分,感覺自己用力到無能為力時,總會想起自己認真就會緊鎖的眉間,鬆開它,整個人也就能放輕鬆了,漸漸的靈感又會回來了,然後,繼續接續下一步。 體驗慢慢來,比較快的人生哲學🍵 想都沒敢想過的高峰,那⋯遙遠的路,怎麼就讓我走到了😮😲😳。 洛克瑪在國中二年級竟意外跌破眾人的眼鏡,選上成人國手耶(史上年紀最輕的國手)!真的是皇天不服苦心人呀!這對洛克瑪來說,真的是份上帝包裝後的大禮物🎁 明白了上帝安排這一切的原因☀️是想告訴洛克瑪妳可以特別,妳可以做自己沒問題的,妳看妳沒有比較差,妳還很獨特,加油喔!🫂 至於,洛克瑪到底怎麼個緩慢成長法,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 一個循環♻️的過程。 競技只是個訓練場,不是人人都非得要鑽進去,奮不顧身的去衝撞,成為那場上的勝利者,才算是正常人。 2021.12.05

  • 乒乓球反手快撕細部動作(精華版)

    請先參考:乒乓球反手相持球技術(橫拍:快撕) 看不見的秘密㊙️ 是不是有許多打過球的朋友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選手們的擊球總是有種會變魔術的感覺,無論在觸球的聲音或是整體動作的流暢感受上,就是有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心想:哇😲怎麼可以打出這樣的球!還一個接一個,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其實還有一些訊息是⋯在⋯你不曾想過的細節裡😊 🔔以下內容僅以個人觀點與親身經歷、經驗分享 首先,為方便閱讀先將三種不同握拍方式定義,如下: (一) 拇指扣住握拍方式:定義為將大拇指扣住按壓於拍柄的凹窩處,擊球過程拇指都不變動,如上圖中姆指扣住圖所示。 (二) 拇指不動握拍方式:定義為將大拇指伸直,指腹按壓於拍面上,擊球過程拇指都不變動,如上圖中姆指不動圖所示。 (三) 拇指隨動握拍方式:定義為將大拇指伸直,利用拇指側腹面按壓於拍面上,擊球過程拇指跟隨動作出力的方向,一起帶動出去,如上圖中姆指隨動圖所示。 接著,利用高速攝影技術,拍攝完整擊球瞬間的動作過程,從三種不同握拍方式,各取一顆極為相近的擊球動作、軌跡球做呈現,而圖片擷取相同間距編制而成,可以對照動作間極細微的差異。 反手快撕的秘密 最上面是拇指隨動,中間是拇指不動,最下面是姆指扣住。 循序漸進版 同時版 以下A、B兩種不同視角分別說明:擊球時拇指的動作變化與擊球瞬間球拍面與球接觸的擊球軌跡情形。 A.三種不同握拍方式擊球時拇指的動作變化圖 1.擊球時拇指的動作變化說明 (1)隨動握法拇指在擊球瞬間的動作變化,由圖6-1至6-6可以看到,拇指受力的部位,是從指腹靠近側面部位開始(如圖6-7中1號位置),漸漸向拇指側面移動(如圖6-7中2號位置)。 (2)不動握法拇指在擊球瞬間的動作變化,由圖6-8至6-13可以看出,拇指受力的部位,約略在圖6-14中圈起的位置。 (3)扣住握法拇指在擊球瞬間的動作變化,由圖6-15至6-20可以看出,拇指受力的部位,約略在圖6-21中圈起的位置。 2.擊球時右手臂(大臂、前臂、手腕)的施力影響解析 (1)隨動握法在整體擊球過程中,手臂的施力較穩定且集中,受力會平均分散在整隻手臂,使得出力擊球的過程動作完整且協調。 (2)不動握法在整體擊球過程中,手臂的施力感覺較為硬挺,受力主要會集中在手肘多些,整體手臂的外側面施力會多於內側面許多,在連續高質量相持球的對峙中,動作力量持續緊繃受力著,因此,動作調節容易失衡(想像橡皮筋長時間過度緊繃,彈性疲乏的狀態)。 (3)扣住握法在整體擊球過程中,手臂的施力感覺較緊繃,需靠大臂、小臂同時穩定的控制出力,才能穩定擊球,但小臂在出力時同時會受到拇指下壓扣住的影響有所限制,因此,受力會轉移到肩膀與手肘,對於整體擊球動作手臂在出力過程中有多處抵觸,會增加許多擊球的變數,因此,高質量快速對峙中不適合使用此握法。 B.三種不同握拍方式擊球瞬間球拍面與球接觸情形 1.拇指隨動的擊球路徑 在擊球瞬間球拍面與球的摩擦軌跡,如上圖中7-7示意圖的1號路徑,施力相較2號路徑,要靠近球的軸心,由於速度較快且集中,容易產生較大擊球爆發力,提高擊球的轉速。 2.拇指不動的擊球路徑 在擊球瞬間球拍面與球的摩擦軌跡,如上圖中7-7示意圖的2號路徑,施力相較1號路徑,要遠離球的軸心多一些,但為了確保擊球時的出力速度,也能有效率的將力量集中,因此,擊球路徑會相較隨動拇指的擊球路徑短。 3.拇指扣住的擊球路徑 在擊球瞬間球拍面與球的摩擦軌跡,如上圖中7-20示意圖的擊球路徑所示,由於整體施力路徑偏離球的軸心較多,增大了擊球路徑,進而影響擊球瞬間的爆發力,較不容易製造出高旋轉與高速度兼具的球。 透過上述擊球路徑示意圖的分析,對照拇指隨動圖片(7-1)與拇指不動圖片(7-8)在球拍面觸球時起始點位置,姆指隨動擊球點相對低,能擊球範圍會大ㄧ些,拇指不動要高於拇指隨動,觸球的起始位置確實有所不同,倘若對方來球速度、力量或高度不佳時,在回擊球的過程中,由於已經將姆指壓住,拍面角度會受到一定下壓的限制,一調控不好,就容易造成回擊下網的失誤;而拇指扣住在球拍面觸球時起始點位置圖片(7-14),雖然觸球位置也能相對較低,擊球範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握拍結構的影響,拍面在觸球時角度會向左側外展較多,容易增加擊球時的變數(動作過大,速度較慢,擊球爆發力小,降低質量)。 🔔三種握拍的適用方法(個人經驗) 教學經驗分享與建議: 初學者在學習反手推與正手攻階段,由於正手攻握拍偏向姆指扣住握法的握拍,此階段,為了方便學習正手攻與反手推的動作結合,減少變數干擾,反手推握拍就先以拇指扣住做練習。 下一階段,當學習進入摩擦階段,開始正手拉與反手拉時,可將反手握拍調整成拇指不動握法,試著讓拇指的力量向拍面延伸多一些,能快速穩定的加上相對應的質量,固定(穩定)擊球的動作,培養快節奏,重複拉球的能力。 最後階段,進入姆指隨動階段的練習,要在快節奏重複拉球的動作框架下,讓整體擊球更加靈活,有變化,將所想要的變化,縮小集中在拇指跟隨擊球軌跡瞬間的意識上,融合在拇指微小的動作變化內(如上面圖示 A.三種不同握拍方式擊球時拇指的動作變化圖中6-7位置 1👉2),想像得到嗎? 練習時試試看吧!應該很有意思😊 選手比賽經驗分享: 拇指不動與姆指隨動握法,可以隨機靈活運用,一般經驗,對手擊球的質量在我能輕易負荷或與之抗衡時,我會盡量使用姆指隨動握法來變化自己的擊球,能讓對方在回擊球時困難度增加,也同時可以保有自己在相持球中的優勢;但若對手的擊球質量高於我能負荷或抑制我的力量時,我會使用拇指不動握法,先想辦法跟上速度,堅持抗衡,再等待或尋找機會轉換局勢,這是在比賽中,技戰術思想上的變動策略,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帶給您ㄧ些收穫,再深入則另議。

  • 冠軍之後

    收穫到夢寐以求的果實-第一次北區個人賽雙打冠軍、第一次團體賽晉級全國;終於朝著這幾年來追求的目標更近一步,更多的挑戰卻出現在眼前。 (大專盃預賽) 雖然拿了北區冠軍,但其實我知道,在沒多久前我還是那個總是被逆轉、玻璃心碎滿地的愛哭鬼,現在的我們也還沒有真正站穩這個位置。 事實上,是在奪冠後幾分鐘馬上提醒了我們這件事。 在我們拿下冠軍的那一刻,隊友們正在對面球桌苦戰團體賽,我們高興完也趕緊到團隊那邊,準備和她們繼續迎戰,而迎戰的對手就是前幾分鐘才在冠亞賽3:2贏下來的組合。然而這次,她們不但已經熟悉了我們的球路,同時她們沒有包袱了,再對戰一次我們很爽快地0:3輸球…. 好在我們團體賽在亂流中最後也勉強搶到了全國賽的最後一張門票,但前面這教訓狠狠的告訴我們「別得意,還沒結束」,也提醒我們,在不同項目、不同場次、不同氛圍的比賽中還必須不斷調適自己,專心在眼前每一顆球。 接下來,全力備戰全大運個人賽和團體賽。 🔥挑戰一:隊內衝突?! 好不容易晉級全國,我們卻發生了女隊第一次「隊內衝突」,以前多少聽過其他團隊中發生爭執,我們總想:「怎麼會爭執,我們大家都互相cover,只要都盡力,有什麼好爭執的?」事實上,乙組困難的地方,是每個人除了打球以外都還有自己其他的事情,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付出一定的心力我相信是必要的,我們一直以來也確實是這樣,然而大賽將近時,如果需要全體都再挪出更多的時間心力,需要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安排中有所犧牲,然而每個人的處境不同、難處不同、想法不同,做出的選擇就會不同,然後衝突就出現了。 原本大家鬥志高昂訂下的集訓時間,到了賽前一周卻因為摩擦,每過一天就少一個隊員出現,一個學妹對著我苦笑說:「一天少一個,明天會是誰….不會是妳吧?哈哈」(大概機率最小,才敢這麼跟我說)剩下的我們氣氛並沒有不好,卻感覺到一股低迷。而那天晚上,又出現更大的引爆點🧨 事情發生在教練和隊友身上,同時整個球隊都知道了部分的事情,那天晚上,我接到了四面八方的訊息,有來自有參賽的女隊成員,也有從旁看到想關心的、好奇的、疑惑的、或有想法的男女隊隊友。在教練和隊友之間,我其實能理解每個角色的苦衷,我試圖如實的讓兩邊明白,又不傷到任何一方;同時面對其他人的聲音,又希望能夠在一邊保護兩邊的情況下,讓他們能大致理解團隊整體的情況…. 那晚我一路回訊息回到半夜兩點多,才暫時告一段落去休息。 隔天一樣六點起床去練球,練到一半,教練看出我不太對勁,「妳不舒服嗎?」我搖頭想繼續練,但很快地所有思緒和疲憊感襲來,我還是默默地走向教練,「嗯,昨天,一下太多訊息……」我不想說太多,但壓力大得我流下眼淚,最後一個禮拜怎麼這麼難熬?不求最後一段時間有什麼大突破,我只希望我們的團隊一個同伴也不少,同心協力一起走到最後…. ⌛挑戰二:身體不適?! 終於還是到了全國賽,全國賽的氛圍和北區又是完全不同,對沒有經驗的我們來說,關關都是第一次,都是挑戰。 難過的是,我和學妹在團體賽輸了一場「關鍵」的雙打點,因為我們最後因三校互咬少贏一點而無法晉級,而我們這點又曾經領先卻遭逆轉,團體賽因而在小組止步。那時,我看著學妹坐在看台上流著眼淚,她比我想像的還要放在心上,雖然比賽過程中其實有些曲折和爭議,我們還是相當自責,終歸是心理素質不夠堅強,無法克服場上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突發事件… 在個人賽前我們還有一天的休息兼練球時間,練球中學妹卻開始感覺身體不適,我們其他人也只簡單練一下球,就一起回去休息了。回去沒多久,聽到學妹開始發燒、吃東西都會吐,我們趕緊在人生地不熟的旅館附近找診所,看完醫生讓她好好休息。 那時我心想,這整趟全國賽是怎麼回事?感覺已經不像平常的比賽,根本是突發狀況大考驗….教練晚上睡前跟我說:「發生太多事情了,但不用想太多,一樣,明天專注當下享受比賽就好。」 隔天一早,學妹還是吃什麼吐什麼,就算是吃白饅頭也一樣,但沒辦法,我們硬著頭皮上場,我也盡可能不讓最近的這些事情影響在場上的思緒。不過,還是太嫩了🤦‍♂️....對手是我們在北區八強時遇到數一數二難打的對手,她們有針對我們做研究,再加上在比賽中還是感覺到自己已經亂了腳步,最後,我們在第一輪就輸給了她們。 比賽結束稍微調整心情過後,我去關心學妹的身體,她苦笑:「我....好像好了耶」,原來….是大賽症候群😱😵?其實我完全可以體會,雖然沒有像她一樣又好氣又好笑地一結束就康復,但我自己也曾在學測前一天發燒到39.4°C,差不多意思,誰也不想在這種重要時刻生病,也或許就是這麼重要的時刻、非常在意的場合才會發生這些事,也是這種大場面對我們心理關卡的考驗吧。 北區到全國,和在那裡的每一天,出了很多個功課……球隊第一次發生了大摩擦,讓兩週的訓練走的漫長,而在自己的技術和心理功課上,我也感受到有新的考驗。第一次進到全國的場,在剛建立的基礎與時間、環境碰撞時,我希望自己能夠定下來一個個的排解他們,雖然知道不論是過去這些、現在、還是未來,一切都很不容易,還是不免感到失落😯。不過,即使這次表現可能不如預期,這一年大專盃的旅程能到這裡,其實我已經覺得超出我所預期的了,能得到的,跟得不到的,都有它的理由吧。去年到今年,往前進了一大步,明年,會是如何呢? 🎧聽著下面的音樂,彷彿帶我回到那個時光......

  • 一個循環♻️的過程

    #洛克瑪系列 3 那些打乒乓學習的事 #解密人生的工具乒乓球 —慢工出細活,秘密藏在細節裡。 洛克瑪採蜜過程 從無到有的過程:一個循環裡有些什麼? 想學打球的開始👉 耐心看完、聽完基本的概念👉 拿起球拍的開始👉 建構動作、摸索動作👉 認識自己(你想的跟你實際做出來的,往往差很多,別不相信😄不信你錄影看看)👉 終於腦袋與動作合一了 👉 這時候要有耐心的研磨(累積,感受各種好的動作次數,雖然枯燥但也很有趣,能夠快速累積成就感的階段)👉 相信自己,隨心所慾去吧! 與乒乓球的緣分 洛克瑪上小學後,走進五環村的開始,每天做完功課就會有不同的課外活動,有跆拳道、乒乓球、圍棋等等,洛克瑪第一次被跆拳道的感覺深深吸引,再看看對面的乒乓球場,裡面有好多大哥哥、大姊姊,好多人在打球,洛克瑪媽媽說:女孩子打乒乓球秀氣點,於是乎⋯就這樣我踏進了乒乓球場。 認識乒乓球、拿拍、建構動作 教練講解動作,大哥哥、大姊姊帶小馬們練習,鬧呼呼的,懵懂懵懂的建立概念,但洛克瑪的小世界裡,正執行著,停(停下來想一下學習到的)、聽(聽聽教練與大哥哥、大姊姊說什麼)、看(看看別人做什麼)的任務。 認識自己 洛克瑪立馬發現,自己有個世界是理解一切的(包括知識與動作),但有個世界是無法理解的(怎麼自己的動作跟別人比起來總有點奇怪,學習似乎有點緩慢),超緊張、超不安,心想怎麼讓想的動作跟做出來的動作是一樣的呢?超苦惱,身體很不聽話,發現超多跟別人不同的狀況,慘了😭😩😫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好自卑。 百般波折後,動作終於也走到位了 不能輸(不能服輸),洛克瑪決定再努力試試,一個小動作一個小動作慢慢的建立拼湊,再慢慢的組裝,從一個關節、一個肢段、一隻手、一隻腳、連結軀幹,再到整體。然後,舉國歡慶般的喜悅,呼~~~終於也做到了,只是洛克瑪比別人多花了3倍以上的工時,但這就是洛克瑪,她終於認識了自己,有開心也有憂傷😔,但姑且不論多費勁,她知道自己應該將焦點放在,慶幸自己還是能完成這件事情上才行。 耐心、研磨 接連一段時間,洛克瑪發現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動作,出現了反覆無常的各種狀況,一天變一個樣,今天變這裡明天變那裡,每個地方輪流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洛克瑪每天都費勁心力的將跑掉的歸位,每天每天,終於穩定一點了,不再亂跑了,因為,該跑的都跑過了,所以都明瞭了😅,洛克瑪告訴自己:沒事沒事,都經歷過了,也就踏實了,再跑都知道什麼狀況了,很快能再歸位的,這是大收穫☺️😊 洛克瑪向上帝致謝:謝謝您給我這樣的配備,不夠好,但不至於壞的條件,讓我可以透過努力學習獲得您贈與的禮物🎁🙏❤️😘 放下那用力建構的一切 突然,有一天洛克瑪看見一個優美的動作,意識到了自己用力建構的動作缺少了一種靈巧的感覺,那種狀態很美妙,想了幾天,思考了兩人之間的差異到底在哪裡?交叉比對各種可能性後,發現⋯ 差別在於,一個是天生的,不透過努力自然在身上的,一個是百般努力後的,洛克瑪心想,上帝很不公平,怎麼讓我們有這麽致命的差異缺陷呢?情何以堪這是😔😩😫😭 不能輸(不服輸)again,用力查找,到底迷霧團裡遮掩著的是什麼?洛克瑪突然驚覺,自己由於太認真太專注,身體沒有放鬆,只有緊了再緊的狀態,因此,動作較為僵硬,沒有靈敏的感覺,就像橡皮筋長期拉到最緊,最後就彈性疲乏了,所以鬆、緊的感受要時常交替,才能保持肌肉的彈性,動作才能靈巧靈敏,但怎麼辦呢?都緊了😢🤔 最後,洛克瑪把自己死馬當活馬醫,全部放鬆,把東西通通丟出去,放手讓身體自己去執行動作吧!不緊抓努力建構起來的動作意識了,心裏深處相信自己可以統合好的,然後就鬆手了,結果⋯結果⋯出現了,出現了那優美動作的感覺了😍😍😍🤗好開心 洛克瑪發現了這樣ㄧ個秘密☝️。就是一個循環,需要一個過程的陪伴,但禮物都包在意想不到的細節裡,只要用心經歷過,沒有那條白費的路,一切都是值得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