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Results

以空白搜尋找到 72 個結果

  • 【7-8月】享in乒乓暑期團體訓練課:開放報名囉✨

    【7、8月暑期課程開放報名中】 #享in暑期團體訓練課 (7、8月) 乒乓可以打一輩子,身體可以運動一輩子,需要動腦研究也是一輩子;上述這些簡單明瞭很誘人的條件,需要我們在開始的技術養成就能培養並建立好的打球概念,好的基礎技術養成,讓我們在參與運動時容易達成身、心、腦合一的狀態,充分體驗到運動帶來的極享樂! 每週2-3次的練習對於技術養成是必要的,尤其在學習新技術或是修正技術動作階段都是重要的條件之一,短期、固定、密集有目標性的課程練習會讓學習成果不白費,讓技術真正停留在自己身上,一趟能讓技術定性的課程歡迎大家來報名體驗,帶走技術😊 ■ 課程目標與內容 短期、固定、密集有目標性的 從零開始接觸乒乓運動不困難 特定乒乓技術養成或技術修正 ■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Y6YxNxT8YrcNdRGK7 ■ 報名資格 | 國中以上皆可報名 ■ 師資陣容 | 孫千嵐 □ 四屆桌球女子成人國手 □ 台灣科技大學桌球隊教練(97-110年) □ 世大運國手 □ 瑞典超級聯賽選手 □ 西班牙一級聯賽選手 | 曾美綺 □ 大專一般組女雙全國亞軍(109年) □ 大專一般組女雙北區冠軍(108、109年) ■ 課程資訊 🏓 平日班(一週2次) □ 課程時間:週一、週四 13:00-15:00/ 週二、週五 13:00-15:00 □ 師資陣容:教練2名(一名為國手教練) □ 每班人數:4-6人 □ 上課地點:Super Ping Pong □ 課程費用:$14,000/1個月 (16小時) □ 團體優惠:兩人同行 ▻ $12,000/人 🏓假日班(一週1次) □ 課程時間:週六 13:00-15:00/ 週六 16:00-18:00/ 週日 10:00-12:00 □ 師資陣容:教練2名(一名為國手教練) □ 每班人數:4-6人 □ 上課地點:Super Ping Pong □ 課程費用:$7,000/1個月 (8小時) □ 舊生優惠:$6,000/人 💛如要報名多堂課程,可以直接在同一表單複選 💛報名成功後,人數若達開課標準,我們會發通知給您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私訊詢問

  • 乒乓裡的那些感受─敏銳、俐落、直覺

    撰/孫千嵐 細膩的手感,種種巧妙的變化,都在發現力量被恰當的運用完全之後⋯,當我們在每一次的揮拍,都能同步落實力量感受,我們會在逐漸累積形成的手感裡,發現自己開始有了一些新的能力。 會是什麼樣的能力呢? 也許是⋯ 感受到自己在動作執行的過程中,身體的感受力漸漸變得敏銳細膩,💡「那些肌群」過往未曾有過的覺察力,突然開始感覺到了什麼,此時,真的會感受到萬分奇妙的體感! 也可能是在手掌與手指之間,發現他們在力量傳遞時變得俐落,💡原來⋯彈指間的事情,在點下力量的瞬間,真的能安排的如此巧妙! 也有可能會是在技術動作的運用,比以往少了思考多了直覺,💡巧妙的運用力的感受,打球的靈感會來的特別多,直覺力就變得強大! 等等⋯⋯ 以上例舉幾項,提供給大家對應與參考😊 就是這些細微巧妙的變化,經常讓打乒乓球時體驗到的人興奮不已!!! 便一再回味😋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呢?歡迎留言分享喜悅給大家喲! 享in乒乓大小團體訓練班開放報名囉~ 請搜索享in乒乓臉書與IG每月相關課程內容,各項課程歡迎私訊洽詢😊 課程報名連結 https://linktr.ee/tabletennising

  • 乒乓真的不只是乒乓

    撰/孫千嵐 如果身體健康、肌肉有力量,人的勇氣與動力也相對會比較帶勁。 在運動競技的世界裡, 某些時刻,有過某種體驗⋯ 有一種情境「我知道我不行了」; 也有一種情境「我知道我可以」; 為什麼會如此呢? 身體影響心理,也與意志力有關,而健康的意志力也與身體有關,肌肉是力量表現的重要元素之一,紮實有彈性的肌肉能讓體內的臟器在相對穩定且安全的環境裡,也可以讓身體的體型不易變形,身體有力量了,人自然會感覺自己有能力抵抗外力的影響,甚至會感覺自己能接受挑戰,願意接受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能破解種種糾結在一起複雜問題的樞紐(開關)。 在乒乓球運動訓練裡,尤其是新手乒乓,在正式跨入旋轉的乒乓世界後,開始學習拉攻的動作,這時候會需要大量使用到全身肌肉的力量,許多以往不太注意或不太使用到的肌群,需要同時配合參與在整個技術動作當中,因此,那些被強迫配合訓練的肌肉們,在練習完後會特別疲勞、酸痛,但⋯別害怕,他們在歷經休息修復後就會變強壯囉! 至於一次修復期會多久呢?這要端看每個人身體的狀況而定,有些人很快睡一覺就緩過來了,有些人一天,大多數人會需要兩到三天,也有些人會需要多一點的休息時間會到一週,甚至更久⋯,但這都沒有關係,他們也會慢慢縮短恢復時間的,在一次次的循環,一個個增強的過程,稍加留意自己的身體,你會發現他越來越給力!😉這也是一個美妙的過程,能陪伴自己成長是一種幸福!😊 享in乒乓大小團體訓練班開放報名囉~ 請搜索享in乒乓臉書與IG每月相關課程內容,各項課程歡迎私訊洽詢😊 課程報名連結 https://linktr.ee/tabletennising

  • 【6月】享in乒乓團體訓練課:開放報名囉✨

    【6月課程開放報名中】 #享in團體訓練課 (6月) 《來一場內容不常態的乒乓團體課》 什麼樣的發想什麼樣的心念,我們要開一場不常態的乒乓團體課,享in乒乓的團體課要帶您體驗如何在平凡無奇的訓練過程中,找到享受打乒乓球競技與不競技間不同的樂趣。你有為了無法精進技術正在苦惱嗎?或總是為了找不到夥伴打球、練習而感到煩惱呢?還是有沒有找不到舒適的打球場地,動作總是感到無法釋放呢?亦或是也還沒遇到適合自己的教練呢?嘿嘿!相信我們應該都能一次滿足您的需求。 每個人學習事物途徑的緣份,會直接影響學習過程中的風景,遇上合適的引導者,加上合適的學習環境與情境,這會帶你體驗到很多不同面貌的歷程,也能讓學習者在課後,自己有能力去探索、培養,開拓更多可能性的能力,打乒乓球不只是競技層面的面貌,多重視角下它也能夠幫助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提高生命動力,也能夠滋養我們的生命,有多種不同的能量得以在過程中被轉換。 在十多年的教學資歷過程中,帶過各種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生,有想當選手的,有想體驗選手經歷的,有單純興趣愛好的,也有只想體驗體驗的,無論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對於我們而言,我們的教學目標都致力於協助每個學生在課程中,透由當下的練習就能獲得大量的收獲,也能在課後擁有自己成長的能力,只要有心有付出都能讓自己持續的成長進步著,這無疑的會是個肯定句。 ■ 課程目標與內容 各項乒乓球技術訓練(依照個人技術程度而定)。 透過指導與練習,知道自己技術上的問題。 培養解決自己技術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透過TableTennising App紀錄動作學習的過程,在觀看自己動作影像與修正動作變化的過程,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一堂客製化獨特的乒乓球課程,將會是充滿未知、有期待也有樂趣的,期待我們一起為您開啟打乒乓球的新視角,所以千萬別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喲!趕快來報名參加吧! ■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woSdqQGRwqJxWFsE7 ■ 報名資格 | 所有人皆可報名 ■ 師資陣容 | 孫千嵐 □ 四屆桌球女子成人國手 □ 台灣科技大學桌球隊教練(97-110年) □ 世大運國手 □ 瑞典超級聯賽選手 □ 西班牙一級聯賽選手 | 曾美綺 □ 大專一般組女雙全國亞軍(109年) □ 大專一般組女雙北區冠軍(108、109年) ■ 課程資訊 🏓小團體訓練班(4-6人) □ 師資陣容:國手教練+陪練一名 □ ️上課地點:Super Ping Pong □ 課程時間: A. 週二 15:30-17:30 (6/13、6/20) B. 週二 15:30-17:30 (6/27、7/4) C. 週六 13:00-15:00 (6/3、6/10) D. 週六 13:00-15:00 (6/17、6/24) E. 週六 16:00-18:00 (6/3、6/10) F. 週六 16:00-18:00 (6/17、6/24) □ 課程費用:$3,500/期 ➡️ 舊生優惠價 $3,000/期 🏓大團體訓練班(10-14人) □ 師資陣容:國手教練+陪練一名 □ 上課地點:台灣科技大學桌球室 □ 課程時間: A. 週日 09:30-11:30 (6/4、6/11) B. 週日 09:30-11:30 (6/18、6/25) □ 課程費用:$3,000/期 ➡️ 舊生優惠價 $2,500/期 ⭐️ 一期2堂,一堂2小時 ⭐️如要報名多堂課程,可以直接在同一表單複選 ⭐️報名成功後,人數若達開課標準,我們會發通知給您 ■ 課程相關影片

  • 點化你打球的手感✨提升你打球的靈感✨

    撰/孫千嵐 打球必須滴「有手感才行」😄 因為,有手感⋯才會有靈感 [想想喔🤔] 我們打球經常使用到的手感一詞,其實是一種透過手掌、手指體驗到一種奇妙感覺的暫代詞,有沒有發現🧐有的時候我們很難以形容,也無法描述清楚一種正體驗到的感受,通常就會用手感一詞來替代,確實是如此,持拍運動沒有手感的體悟,打起球來就會很像是在敲木魚一樣。 但未曾出現過的手感是如何能無中生有的呢? 🤔🤔🤔🤔🤔🤔🤔🤔🤔🤔 ◆ 第一種方式: 與生俱來就有的😄真開心 必須說:「小時候的我真的⋯很排斥聽見這個說法,因為除了具備與生俱來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會捶心肝,恨得牙癢癢,心裏os,啊!⋯我的生哪裡去了😌」 幸好⋯也別太難過,還好還有👇👇 ◆ 第二種方式: 慢慢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大量練習,累積不同手感,反覆揣摩也能融合出來😃嘿嘿!! 但需要花大量的精神與時間去練習與領略,然而中間也會有很多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樣的方式裡領悟到所需要的手感😅 如果⋯這樣也不行的話,那還有還有👇👇👇 ◆ 第三種方式: 有人帶著你體驗,一般常見的就是在教學中,經常被使用到的手把手的帶動作練習;另外,有的時候有些教練會使用力量對力量的帶動方式,透過相互抗衡的力量讓感受出現;而有些時候有些教練也會使用更特殊一點的方式,像是在擊球拍上的相對位置提點力量,透過較為直接的給予力量的感受,來調整未正確使用力量的部分;方法可能還有許多許多⋯⋯ 但⋯這也相對考驗到教練員的功力問題了😄 打乒乓球的點化部分,也可以說是開啟某些感受的開關,旋轉變化與速度變化都極度快速的乒乓球,需要更敏銳更精確的感受才能在擊球的瞬間,同時融合多種元素的統合,也因此在打球的時候,我們對肢體敏感度的問題,經常在每一次擊球的動作過程中被放大出來,能遇見或是能找到好的有經驗的教練,確實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所以所以⋯重要的是⋯👇👇👇👇 如果你還沒遇到或是找到厲害的教練,享in乒乓的課程歡迎你來體驗看看喲!快來報名,讓你的球技飛起來!!! ☆ 課程連結 ☆ https://linktr.ee/tabletennising

  • 突破盲點間的問題

    撰/孫千嵐 許多人經常提問這樣的問題👇 🏓有教練帶與沒教練帶的差別在哪裡? 🏓有團隊練習與沒團隊練習的差別在哪裡? 個練時教練都做些什麼? 個練(一對一或二)多半練習的主要方式就是跟教練對打或是以餵多球的方式做技術動作的調整,在過程中比較特別的細節在於「教練在給球的力量、球速、節奏、位置」,都會攸關學員在技術動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練習品質的關鍵要素。 在對打練習的過程,教練員會將學員尚未純熟,打過來十分飄忽不定的球,在回球時加以調整,在一個供球穩定與相對應容易提升擊球手感的力量場裡,快速的累積到好的經驗值,這會大大的縮短動作成形的時間,也可以說是隱藏版秘密藏在那些看不見的細節裡,只要體驗過的肯定都能感受得到那種神奇的手感(這就是為什麼每次跟教練打,都可以打得比較好的原因😄),當然這其實也是每位教練,會有獨自不同帶領風格與個人特色的地方。 團練時教練都做些什麼? 團練(一對多數人)多半著重在讓學員們跟不同球路的對手練習,每個人打球的風格、特色都不同,不同的節奏、速度、力量都是累積不同手感經驗值的好機會,而教練員可以透過學員們在相互練習的時候,更多的著重在叮嚀、提點學員的每次動作修正。 還有⋯就是調配、設計不同的訓練計畫,培養學員們在團體訓練課程裡,有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能力。 🏓有教練帶與沒教練帶的差別在哪裡? ✨有教練帶的好處: 🔸學習速度提升的比較快,成就感也比較大。 🔸降低因挫折而半途而廢的機會。 🏓有團隊練習與沒團隊練習的差別在哪裡? ✨有團隊練習的好處: 🔸有學習參仿的對象。 🔸有多種球路練習的機會。 🔸有共同學習一起成長的夥伴。 🔸團隊練習因爲有共同的學習環境與情境,往往可以體驗到比較特別,屬於當時空的團隊情誼,這是個滿特殊的部份。 快去找找與你有緣份的教練與團隊體驗體驗吧!如果還沒有找到的,可以先來體驗看看我們的課程哦~團體訓練課程內容請看最新消息,有任何課程上的疑問也歡迎私訊詢問😄

  • 打乒乓的感覺養成術

    撰/孫千嵐 感覺很重要,不僅僅只是手感的問題而已 什麼感覺「現在」? 剛結束一次的擊球動作我都經常會問學生,什麼感覺?有的時候是在失誤的很離譜的時候問,有的時候是在若有似無的狀態下問,有的時候是在突然表現很好的情況下問,有的時候則會在他感受到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問,為什麼需要如此呢? 練習身體結合意識的感知能力需要這樣經驗值的累積,感受是必然有的(在每一次的揮拍擊球裡),只是經常在無意識下被忽略,久而久之就不知道感受是什麼了,每一次的詢問都是再一次喚醒沈睡中的感知力,經常的敲敲它,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 例如:「正手攻動作」有的人小手臂的揮拍經常不當使用手肘做動作控制的,其實是小手臂的前段沒有出力,而後段出力過多,這樣的慣性經常是無意識中形成的,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慣性,當這樣的現象出現時,在揮拍的過程當中,可以開始試著對小手臂前段做有意識的出力感受練習,慢慢的會平衡掉小手臂後段的力量,然後就會發現動作協調了,出力也會變得更順暢,有類似問題的人可以試試看唷! 感受無論是好的不好的,在心理上、情緒上還是身體上的都一樣重要,感受到多少倒不一定是最重要,但有感受是必要的,因為它能協助我們知道下一次的動作修正該怎麼做,每一次都觀察自己多一點,稍作停留的思考也可以幫助學習感受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學著陪伴自己成長,反覆無常的狀態都十分正常,有耐心的人才能玩出屬於自己遊戲場中的樂趣。

  • 那些人為什麼註定會優秀,為什麼會特別

    撰/孫千嵐 他們的成就通常都來自於那些容易被忽略和不容易被重視的細節,然後相信積累的力量。 優秀的選手往往能記住更多自己訓練時的細節,此刻哪裡好,哪裡不好,感受上也比較強烈與鮮明,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條件,所以無法記住太多細節,練完就忘,等到下一次練習又重新抓感覺重新喚起記憶,也就是如此浪費了很多時間在重複練習已經練習過的東西,而當訓練的後半段體力與意識都下滑了,才開始要練習有問題需要修正的環節,可想而知每一次的訓練效果就會比較差,所以紀錄自己每次的訓練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必要的,訓練前看一下自己的紀錄影片,先確定訓練目標就不會浪費時間在無效果的練習上了。 👋 我們提供 了’’免費的’’ 輔助學習的小工具給大家~ 看過好多人會在打球的時候為自己錄影,無論是平時的練習或是去參加比賽,多半也是想為自己的過程做個紀錄或是當作檢討,不過影片越來越多,時序也越拉越長,技術動作也越來越多,手機裡的檔案除了不斷增加負擔,也無法做分類,所以也不會經常尋找與回顧,最後經常都變成只是會錄但沒在看,有點可惜了! 其實有趣的是,觀看影片的技巧與方法有許多種,影片結合文字的輔助紀錄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方式,無論是強化當次的練習記憶或是在未來成長後,再一次的回顧,都能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也是我們設計TableTennising App的主要原因之一,App可以幫忙技術動作的分類,同時影片加上文字結合的紀錄,一點一滴的累積會看見大成果的喜悅喲!快點下載來使用看看,幫自己的打球過程做個最佳紀錄吧! 🔗關於TableTennising App https://www.tabletennising.com/blog/categories/table-tennising-app 🔗App下載連結 https://linktr.ee/tabletennising

  • 【操作教學】如何在TableTennising App中上傳訓練日誌?

    摘要:TableTennising 是享in乒乓原創的桌球訓練日誌app,透過訓練影片與文字的日誌,記錄自己桌球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可以與朋友分享、查看其他球友的公開訓練日誌,每篇日誌的權限可以設定為不公開、部分公開或完全公開三種。 那麼在TableTennising App中要如何上傳訓練日誌呢?記得,在上傳影片之前我們會需要先下載TableTennising App並註冊帳號喔! 🔗 App下載連結 https://linktr.ee/tabletennising ➤ Step 1 新增訓練影片 進入app首頁下方點擊最中間的「+」,點選你要上傳的訓練影片,一篇日誌可以上傳至多3支影片,每支影片的長度上限為10分鐘。 有關訓練影片的長度,我們建議的錄製長度如下: 單項技術:約20-30秒 技戰術:2分鐘以內 比賽:10分鐘(單支影片長度上限) *比賽影片建議以局為單位上傳,同一場比賽、不同局的影片可以記錄在同一篇日誌中 這邊想和球友們宣導一下我們設定影片長度上限的用意: 👉 首先,我們不希望球友們把這個app僅僅當作一個「可以存放影片的雲端」,而是在上傳了影片過後,真的會去重複觀看,盡情運用在每一次訓練當中的一個工具 👉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訓練時針對你想觀察、記錄的部分錄製,你可以在2分鐘內看到你想看到的重點(很多時候其實20-30秒就夠了),過於冗長反而容易失去焦點~ 👉 另外,影片儲存空間有限,取精華中的精華影片可以節省你的使用量哦!如果訓練時錄了比較長的影片,事後剪輯影片的過程也是了解自己、觀察自己很好的機會哦😊 ➤ Step 2 設定貼文瀏覽權限 點擊左下方的貼文公開設定,選取貼文的分享對象,權限設定的選項包括- 完全公開:所有用戶都能看到這則貼文。 部分公開:只有相互追蹤的人才可以看到這則貼文。 ︎不公開:只有自己看得到這則貼文。 ➤ Step 3 選取技術分類 我們在app中將桌球技術分為發球、正手、反手、台內球、技戰術和比賽六大項,各個技術種類又可以細分為數個子技術,如:正手>上旋>攻球。依技術分類記錄訓練日誌,可以幫助自己每一次記錄和觀看時有較明確的方向哦! 有關日誌分類的小技巧,我們日後會再提供更詳盡的說明&分享哦😊 📝相關文章:尚未發布 ➤ Step 4 撰寫訓練日誌 記下本次訓練重點或訓練過程中的任何感受,不管是進步或是不足,只要有感覺都可以記錄下來,你會發現每一次的變化會給你繼續摸索、繼續成長的動力,在這樣反覆練習與摸索的過程中,也會漸漸發展出你對這項技術的感覺,你也可以透過這樣的觀察去自我修正,或調整接下來的訓練內容。 ➤ Step 5 發佈訓練日誌 以上內容都完成過後,點一下右上方的勾勾就完成上傳囉!日誌上傳時間與影片長度及網速都有關連,請耐心等候~ 上傳時畫面上方會顯示進度條,當紫色進度條跑完,代表日誌上傳已完成。 以上是在TableTennising App上傳訓練日誌的操作說明,若有任何疑問,歡迎透過FB、IG或信箱與我們聯絡。想知道更多關於我們的消息或分享,也歡迎追蹤我們,也可以留言or私訊告訴我們你對什麼主題有興趣哦~~ 🌟享受乒乓、分享乒乓🌟 Enjoy and share the ”-ings” of table tennis.

  • 練習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撰/孫千嵐 訓練裡的枚枚角角你曾經注意過嗎? 如果一餐的訓練裡,給你500次練習正手拉上旋球的機會,你會怎麼運用呢? 首先,你可能需要知道自己正手拉的技術程度在那裡,是初階動作學習養成階段?還是動作修正階段?還是動作強化階段?當然,在不同階段訓練的內容都會有不同,我們就以動作修正階段舉例來說明: 🔔意識層面的小提醒:每次訓練都需要先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因為沒有目標就會練得很飄忽,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也沒有辦法感知到自己的狀況,進而影響訓練的成效,所以每餐訓練設定的小目標對於訓練來說很重要‼️ 🌟假設正手拉技術動作已經大致建構完成,要進入動作修正,質量提升階段,可以在前半段單球訓練時先感受一下今天整體身體的狀況(腳步、軀幹、手部),然後可以開始將意識帶入腳步,腳部是整體力量啟動的關鍵,腳的推蹬地面可以發動身體力量的推動,此刻專注在感受腳步使用力量的情形是如何,腳用上力了嗎?那裡用力?那裡沒用上力?等等⋯這些問題你應該都可以感知到,接下來需要將不足的部分加強練習,身體需要透過反覆次數的練習來增強或強化肌力,接著同樣將意識投注到軀幹、手部,將需要修正調整的資訊都掌握到了之後,在訓練課程的下半段可以利用多球訓練的方式來進行,多球練習的方式可以減少練習時外在因素的干擾,降低動作修正的難度,將專注力更多的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你可以透過一籃球50-100顆球為單位,每一次專注一個部分,例如:腿無法出力的部分,可以將意識更多的停留在不順暢的部位,耐心的去感受它並陪伴它成長,可能許多人會有疑問,究竟如何陪伴它成長才會有好的成果呢? 不知道各位是否曾注意過,訓練中的我們其實很頻繁的會自我對話,那⋯究竟你都對話了些什麼? 是不是⋯有以下的情況呢?⏬ 每一組的訓練後通常我們都會自我對話,其實也是一個創造信念,是能否成功達成目標的關鍵,如果在每一組的訓練後都告訴自己,「沒事我做得很棒,再來再調整,專注、留意更多的細節,我可以做到的」,又或是告訴自己,「為什麼又做不好,怎麼每次都做成這樣,為什麼就是做不到」,一個是積極正向進取的精神狀態,一個是負面批評失落的精神狀態,累積後的訓練成果不難發現,那些總是積極正向思維模式的選手能見到理想的成果,而那些總是給予自己負面信念思維模式的選手會放棄理想,所以在訓練裡每次給自己建立的信念系統會關係著我們最終的結果,所以⋯千萬別輕易放棄每個可以鼓勵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思維模式的轉換會帶動整體技術訓練的成果,技術固然是展現成果的最佳方式,十分重要,但訓練中發生的那些點點滴滴,才是我們在時刻裡不斷面臨的挑戰,也正是需要我們在意的深入去探討的議題之一。

  • 乒乓技術與體感認知的建立

    撰/孫千嵐 在乒乓技術的世界裡,我認為體感認知這件事,就是在還沒能創造出體驗差異前,都還無法真正被吸收的寶物。 舉例來說:「正手攻與正手拉」、「反手推與反手拉」、「撞擊與摩擦」。 許多打乒乓的人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最起初開始學習了正手攻、反手推技術,接著進入下一階段學習了正手拉、反手拉技術,之後⋯便開始感到茫然、困惑:「我這是在拉了嗎?做起來的手感怎麼感覺好像跟攻差不多,只是要更用力的感覺,所以比攻再大力一點就是拉了嗎?」 答案是⋯「是」,也「不是」。 拉比起攻「是要大力很多」沒錯,要用更多全身性的力量,但拉與攻「不是用相同的擊球形式」去表現的。 「正手攻」最主要用的是純粹的「撞擊」方式去擊球;「正手拉」則是要運用「摩擦」與「撞擊」結合的方式去擊球,摩擦與撞擊的比例拿捏就特別技巧了。 對一般對初學者來說,摩擦的感受很難快速被體驗出來,以至於在還沒真正感受到摩擦之前,就會一直產生到底有沒有在拉、拉到底是怎樣😨🤔😮‍💨? 這樣擾人的問題,通常這樣的狀況會一直糾纏著,直到成功感受到摩擦感受的瞬間,能夠分辨出摩擦與撞擊手感差異的時候⋯⋯當感受明確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惑了😃。 人生議題 未知總是令人困惑也令人擔憂害怕,但⋯想成長想突破,想體驗那未知的被成功扭轉後的奇妙果實,就會勇敢堅持、不畏困境的直到答案出現的那個時刻😁共勉之!!😊

  • 做自己,也贏球(三)—人生議題

    撰/孫千嵐 請先閱讀以下兩篇文章: 做自己,也贏球(一)—乒乓心事Q&A 做自己,也贏球(二)—專業技術融合自我階段 #乒乓心理 [Q]為什麼感覺自己本來沒有紮實的基本功但比較能贏球,後面補強了實力之後,卻感覺自己打球變笨了(有實力照理來說應該要更能贏球不是嗎?)⋯⋯怎麼反而贏不了球? 同樣的議題帶入人生旅程 我發現人生過程也有著相同對應,小時候的我們在未被教化之前,我們有純真的童心,每個喜、怒、哀、樂都表現的如此純真自然,慢慢當我們開始長大、成人,被教化、被訓練、被養成、被經歷的種種磨練薰陶後,就漸漸迷失了方向(做著一份不能感動自己的工作、適應適者生存,糊口飯吃的工作、欲求不滿的情緒生活等等),開始出現身體、心靈上的不平衡,進而引發一連串的疾病,生活品質也在不知不覺中逐步下降。 如果有了自覺(那真的是一份上天送來的大禮),其實自救也不難,只是需要建立強大的信念與決心改變的勇氣,相信自己可以找回自己,創造那份自己內心曾燃起過的夢想,當然在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擺脫一切被建立的(我們所經歷過的一切好與不好),將它們都視為養分,重新在準備踏上未來道路上的自己,給予他足夠的自由與信任,來開啟那未見的新時空,那個我更期待創見的自己。☺️😊

bottom of page